按:近年来,济宁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目标定位,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对应出台了相应政策文件,全市各家金融机构纷纷相应,系统谋划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不断加快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绿色金融等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拓宽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本文以农行济宁分行以县域贷款投放为抓手,全力服务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为案例,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1年以来,农行济宁分行紧紧围绕全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城乡两个市场,主动倾斜信贷资源,突出抓好县域项目、普惠小微、惠农贷款营销投放,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截至4月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345.41亿元,较年初新增21.38亿元,增速6.19%。
(一)上下联动,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营销。该行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县(区)行”活动,市行班子成员高层对接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协助支行争取区域内重大建设项目。建立县域重点项目库,公司、信贷等部门会商准入、平行作业,提高项目营销落地成功率。建立“明确一名牵头人、成立一支联合营销团队、指定一名主管客户经理、每周通报一次工作进度、每季兑现一次奖励”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提高运作效率,加快贷款投放。对大额重点项目,组建内部银团,投放金额向县域支行倾斜。4月末,该行新审批县域项目贷款14.92亿元、投放10.43亿元,县域项目贷款投放占比达到85.18%。
(二)突出线上,加快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组织开展小微企业线上贷款营销竞赛活动,设置贷款净增、客户净增2类指标,明确网点最低投放标准,按周通报,奖优罚劣,全面调动营销积极性。截至4月末,该行县域普惠小微法人贷款余额82902万元,较年初增加50838万元,增幅达到158.55%。顺应全市供应链产业发展趋势,根据省工信厅下发的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名单,聚焦总、省行核心客户、二级甲等医院、已审批项目法人等目标客户,落实支行属地营销责任,第一时间营销到位。4月末,该行新增县域供应链融资贷款3314万元。
(三)批量获客,推动惠农贷款扩面上量。开展产业集群一体化营销,组建由公司、普惠、个贷等部门组成的柔性营销团队,指导各县域支行优选特色产业,制定专属服务方案,通过“农担担保、集中准入、批量运作”模式,改变以往“零敲碎打”的信贷投放模式。1-4月份,该行累计准入特色产业集群46个,发放“金穗农担贷”3.1亿元,居全省农行系统第2位。同时,该行组织开展了“惠农e贷”攻坚行动,以省市级美丽乡村、产业集群覆盖村、信用村为重点,联合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召开产品推介会,获取优质客户清单,逐个对接营销,通过集中批量获客,推动“惠农e贷”高质高效快速发展。4月末,新增“惠农e贷”41895万元,同比多增2190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成本较高。和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济宁地区内各县域、乡镇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有些乡镇逐步发展出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单分布较为分散,且数量多、规模小,导致对金融服务的数量和类型提出较高的要求,且大部分需求局限于对信贷资源的需求,银行基于对成本的管控,更加倾向于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倾斜在产业较为集中的城市经济。
(二)服务能力提升受限。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实体营业网点数量不断减少,农行济宁分行5年时间全市物理网点由124个减少至111个,空间上金融服务范围变小,且银行从业人员结构老化,对最前沿的金融知识、金融产品把控能力不足,产品推广和服务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在整体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县域经济日益上涨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杂乱。县级农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依旧严峻,且不良贷款化解难度也非常大,金融机构在利益驱使和风险规避本能的支持下,将大量金融资源投放于农村地区的优质公司,而对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分化。因此,为了健全、改善适合农业农村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必要着力解决农业农村扶持资金脱节、竞争混乱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对策
(一)持续加大金融供给。充分利用城乡居民闲置资金存量大但投资渠道很少的特点,积极引入多个层次的金融机构,鼓励其延伸服务触角,新建网点和服务机构。强化与当地股份制银行上级机构合作,积极争取更多信贷资源,统筹规划好,城区与农区市场的发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发展潜力大的城郊地区。
(二)提供全面多样的服务。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支持规模较大企业以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帮助其形成完整、协调、丰富的乡村产业链,打造一批特色、绿色、优质的产业基地,实现农村产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集群授信模式。坚定不移推行金融线上化服务,通过鼓励、支持、引导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实现农户、电商、金融机构对接,实现农村电商的标准化发展。加大对农村旅游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等,提供优质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实现向绿色经济发展。
(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产品大多都是依据包括城区和农区大众居民的需求而打造的,存在实际运用上的严重不适应,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深层次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及产品体系,真正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一是实现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金融的“平等享受”。进一步丰富相关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实现金融服务“地区无差别,服务无差异”。
(农行济宁分行张庆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