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个诗意的字眼。就仿佛有人说过,有故乡的人是幸运的。所谓诗意与幸运,大约恰在这或远或近的距离。想到故乡,既不是甜腻的糖的味道、亦不是苦涩的药的味道,而是游离于之间,咸咸甜甜、时而酸时而涩,时而甜时而苦……永远无法被准确定义、描述的滋味。
中秋佳节,赏月食饼,是我们不变的期盼与团圆。每逢佳节,总要吃一口“月亮的饼”,在远方,或是有家人的桌子旁。有人说,月饼是落在人间的月亮,包裹着故乡,甜在心尖上。“月亮的饼”就像是从童年穿越回来的、小时候奶奶家的老月饼那种纯粹的“乡”味总是牵绊着我。人虽长大了,口味却留在了童年。哪个小孩子不喜欢过中秋呢?巴巴地蹲在家里,等着奶奶分月饼和石榴,一顿饕餮满足,才呼朋唤友出去疯玩。记忆中的老月饼和石榴,模样并不精致,却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老式月饼还未打开那层油纸,就已经闻到了勾人的焦香和甜香,甭管多么小心地捧着吃,都会一口酥掉渣。更让人陶醉的,则是那饱满扎实的馅料,在不知添加物为何物的年代,它有着纯粹而本真的谷物香、花果香……
九月,金风吹过去,奶奶家院子里满枝彤红的石榴就笑咧了嘴,红中泛黄的表皮下,一粒粒果实饱满莹润,流露出珠玉之气,单是在树下远远地看一眼,便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若是贪心不足多看了几眼,便忍不住满口生津。中秋前后,奶奶便让哥哥爬到树上把红彤彤的石榴摘下来分给孩子们当吃食。那时候的我像得了宝贝一般,喜欢把石榴藏在被子里,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趴在被窝里独自享用。小心翼翼地剥去表皮,一颗颗玛瑙似的晶红果实被塞到嘴里,秋的喜悦,就从石榴的酸酸甜甜里散了出来。
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离开了那个所谓“家”的地方去远方求学、工作。每年长假回家,时间所限,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家中、留给了家人朋友。吃母亲做的菜、看父亲种的花和朋友们聊天说地,一起翻翻老照片、念念旧回忆小时候的种种……似乎就是这些事,构成了游子与故乡之间微妙的关系:巷口的故事在风里转弯,树影洒落光点落满街道小卖铺的窗,一声门铃叩响了泛黄的流年,心中收藏的暖意,自此恒常;记忆留在遥远的过去,情感却能留存至未来。
长大后才真正懂得:故乡,是在越走远越模糊的记忆中,逐渐清晰可见的原始风景。那些熟悉的、陌生的,遥远的、亲近的,都终将融进我们关于故乡的体味之中,夹杂着往昔的回忆,亦包裹着隽永的相思。(微山农商银行 卜娣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