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古人对于中秋似乎由衷的偏爱,当一轮圆月悬挂星空时,伫立仰望,身未动,心已远。从乌衣巷口的魏晋风流到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无数诗人为那一轮圆月痴迷、倾倒。今人不见古时月,金月曾经照古人。那一轮圆月见证了多少人间冷暖、世间沧桑。
盛夏的酷热刚刚褪去,金秋的凉意便悄然而至,而那丝丝凉意似乎在昭示着中秋就在眼前了。中秋是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中秋是一个让人神往的节日;中秋更是一个寄托相思的节日。吃一口豆沙味的月饼,那绵绵的甜意,犹如躺在自家的床上一般,是那么的温暖、遐意。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过中秋的美好愿望,对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家的游子来说成了一种奢望,更是一种乡愁。而我的乡愁是记忆中一棵老槐树,那是我整个童年的回忆。
那棵老槐树下的欢声笑语时常在我的耳边环绕。儿时的我尤其喜欢在老槐树下玩耍。与其说喜欢那棵槐树,不如说更喜欢槐树下姥姥的笑容。妈妈家的兄弟姐妹很多,所以我的童年并不孤单。儿时的我们,经常聚在姥姥家的槐树下追逐打闹、躲猫猫。而姥姥便一直坐在槐树下看着我们,露出慈祥的笑容。在这么多的小孩中,姥姥尤其偏爱听话懂事的我。小时候的我感觉姥姥是个魔法师,总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零食给我,或是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塞给我几块大白兔奶糖。妈妈常常会因为这样的事抱怨姥姥,说把我惯坏了。后来,才知道,是姥姥总把亲戚朋友给的东西放起来舍不得吃而是留给我,自己却常常粗茶淡饭,将就了事。春暖花开的季节,大槐树下,我喜欢躺在姥姥的膝前,闻着满院子的花香,听她讲他们老一辈的故事。每年我生日这天,姥姥也毫无例外的坐在槐树下为我下一碗长寿面,一个荷包蛋、一碗清汤面,简简单单却饱含着浓浓爱意。中秋佳节,姥姥也会提前准备好食材在槐树下为我做老式月饼和糖糕。每到过年,我们都会来姥姥家聚会。槐树下,姥姥慈祥的坐着,怀里揣着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朝我们招手。我笑着跑过去一把抱住她,她那经历过风雨的手抚向我额头,粗糙但温暖......
美好的记忆总是短暂的。临近小学毕业那年,姥姥去世了。我已记不清何时是最后一面的相见,也记不清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惊醒,泪如雨下,只记得那颗槐树被砍掉时的情景。那天,陪着妈妈去收拾屋子。突然,门外嚷嚷的厉害,出门一看,只见几个大汉拿着工具围在槐树前,门外还停着一辆大卡车。妈妈说这房子给了五舅,他想要重新装修,所以就把树砍了。看着窗外倒下的槐树,我没有说话,我知道,这一砍,是砍去了我整个童年的回忆。
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中提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我想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我在这头,姥姥在那头。”当我起身想去拥抱时,却发现这头和那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那么的虚无飘渺,即使拥有这张船票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因为她是那么的遥远,但她又是那么的近。每年中秋,抬头仰望那玉盘似的圆月,我总能看到姥姥那慈祥的微笑,我想这是她在另一个世界守护着那个小孩,那个已经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的小孩。
今年中秋,乡愁依旧。
(微山农商银行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