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促进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就业吸纳的“蓄水池”。然而融资难、融资贵长期限制了小微企业发展。为切实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济宁银行多年来坚持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供应链金融凭借与生俱来的核链联动服务模式,重点突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是对普惠金融的完美实践和最佳体现,更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利器。
二、主要做法
济宁银行打造了一套“连通产业资源、赋能区域特色”的“开放式”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依“链”创新、绕“链”服务,以一套“场景+平台+产品+体验”的组合拳,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为有力、更加便捷的“链”上支撑,以实际行动打通中小微金融血脉。
(一)政策“惠链”,构建供应链金融“政策体系”,从源头提升金融韧性。济宁银行把供应链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由总行成立跨部门“供应链金融小组”,制定4大维度10余项配套标准,形成自上而下的“策略一体化”,强化协同管理。包括:出台《供应链主动授信制度》;出台《供应链数字债权融资业务管理办法》《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办理流程指引》等信贷政策;打通供票转贴、债权凭证清分、征信报送等配套环节;建立“供应链总分联办机制”《项目配档表》明确重点项目时间表、路线图;下发《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活动》增配专项激励;整编《供应链金融案例》,推行《供应链金融简报》。
(二)平台“畅链”,完善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从系统强化金融能力。济宁银行紧盯山东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60条左右重点产业链,以打造“开放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加快与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对接,进一步扩大本行供应链金融覆盖半径。
(三)数字“助链”,打造供应链金融“数智大脑”,从底层提高金融算力。发挥本行数字化转型优势,以数字驱动链通产业上下游,疏通上下游衔接堵点。济宁银行在“一站四网”基础上,凭借外部数据中台、大数据平台、标签体系、信贷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充分汇聚企业行业、规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司法等27项政务数据、230余条第三方数据及行内结算、信贷、票据、资金等50余个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逻辑。通过数据集市,将多源数据应用至营销、准入、预警、分析、运营等各个环节,形成数智供应链的“中枢神经”为快速授信、快速审批、快速放贷提供信息支持。
(四)产品“活链”,拓展供应链金融“场景生态”,用金融助推产业升级。聚焦“四新”经济、“十强”产业,针对产业链“百链千企”、上下游“千企千面”特点,坚持以“产品力”为抓手,在应收、预付、存货三大模式下,推出供票贴现、商票贴现、商票质押贷款、数字债权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理及保兑仓、预付款融资、设备按揭融资等14款特色供应链融资产品;结合区域特征和地方政策,推出园区贷、租金贷、人才贷、文旅贷、惠企随易贷等10余款小微场景金融产品。
(五)服务“强链”,创新供应链金融“开放格局”,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着眼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推出了针对保函、贷款等业务的线上签约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贷款线上支用;针对供应链票据平台,以票交所为支撑,为客户提供签发、承兑、背书、融资、到期处理等全周期的信息查询及管理服务;针对数字债权,引入区块链、OCR识别、CFCA签名等数字化手段,为产业链双方提供账款管理、凭证流转、在线融资、在线清算等综合支持。
三、取得成效
截至2023年末,济宁银行总分联动走访核心及链属企业1000余家,送服务2000余次,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持续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向好。供应链票据融资、数字债权凭证融资等新型供应链金融产品年化利率最低低至3.8%,较山东省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水平低约1.66个百分点,极大地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四、经验启示
(一)紧跟政策导向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受到国家层面多项政策鼓励,是我国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济宁银行顺应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主动,结合最新政策要求、发展形势,完善供应链系统布局、丰富供应链产品种类,以供应链金融疏通实体经济血脉。
(二)加强科技赋能
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全民实施金融科技创新,济宁银行深挖数据应用,扩大信息数据采集渠道,更加全面地评价企业综合实力,更加精准匹配和提供金融服务;打造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用科技手段解决业务办理的关键痛点,提高服务效率。
(三)狠抓服务质量
着眼提升对供应链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深入企业,点对点交流业务需求,因“企”制宜,开发供应链金融定制化服务,实现了银企双向奔赴、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促进了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也为核心及链属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