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支农贷款审批过程中,因道德风险而致使各种不良贷款产生的问题极易存在,从而对金融系统性安全造成威胁。针对此类情况,信贷相关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农发行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支农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基于计划流管理理论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支农贷款审批;道德风险;计划流管理。
一、引言
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备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1963年美国数理经济学家阿罗将此概念引入到经济学中,指出道德风险是个体行为由于受到保险的保障而发生变化的倾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相对于逆向选择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的一方由于难以观测或监督另一方的行动而导致的风险。
金融风险从不同的风险分类角度可以分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经营风险,此外还包括由于伦理道德问题引发的金融道德风险。金融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使自身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可能做出的有损其他经济行为人利益的隐蔽行为,通常可以从道德规范等不同风险行为中体现。自美国次贷危机开始,金融道德风险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随着风险防控技术日益成熟、风险指标体系日益完善、科技手段日益先进,其他原因引起的金融风险比例正不断下降,而金融道德风险发生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支农贷款审批过程中,因道德风险而致使各种不良贷款产生的问题极易存在,从而对金融系统性安全造成威胁。针对此类情况,信贷相关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农发行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支农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基于计划流管理理论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二、支农贷款审批中的道德风险
在西方经济学中,金融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经济交易主体在确定信贷关系后,相较于银行而言,贷款企业将掌握更全面的经济行为信息,致使破坏市场运行机制。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后,由于银行无法掌握充足的信息对贷款企业的实际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在某些情况下,贷款企业会违背道德规范,以损害银行利益为代价,促进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中整体福利最大化原则,导致整个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整体社会福利无法提升,从而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农发行支农贷款审批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交易关系,因而必然存在道德风险。
支农贷款审批中的道德风险包含两个方面:第一,贷款主体风险。主要是指贷款企业向农发行提供的融资信息较为片面,甚至为虚假数据,从而导致农发行在最初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承担道德风险损失。第二,审批人员道德风险。主要是指支农信贷审批人员和借款人私下勾结,有意识并主动对不利于借款人的信息进行隐瞒或改动,以损害银行利益为代价使自己获得额外不法利益;或是审批人员未进行尽职调查,工作过于形式化,致使在双方交易过程中忽略或滞后重要信息,进而使银行贷款产生决策风险。
三、支农贷款审批道德风险成因分析及计划流管理的提出
本文认为,道德风险最终体现在支农信贷审批人员的“行为”上。只看“结果”不看“行为”的“绩效驱动”思维是造成道德风险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层层考核机制下,信贷业务人员长期养成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思维习惯,即不管怎么做只求结果,所谓“怎么做”就是“行为”管理。信贷业务的营销人员大部分时间采取非现场调查的形式,而贷款客户特别是小微企业可能存在天然的管理不善、授信材料不全的风险,这就导致客户经理在进行判断时主观感觉会掩盖客观事实。贷款企业了解客户经理(甚至包括主管和风控岗)的权限,知悉客户经理与自己的目标一致,即“通过审查,顺利融资”,客户经理与贷款客户的这种“默契”成为客户经理违背职业道德的最大前提。当缺乏对这种行为的约束措施,道德风险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行为”是驱动指标,“绩效”是滞后指标,只有摒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惯性思维模式,加强目标到结果的过程化管理,才能有效监管“行为”,才能驱动绩效的提高。“过程化管理”是指把事先确定的目标分解为执行方法,将方法分解成具体的动作,然后将动作制定成可执行的计划,这里的动作即“行为”。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事先设定的营销“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信贷业务管理工作围绕事先确定的“工作计划”开展,包括计划制定、计划执行和计划检查。这就在信贷业务管理中引入了“计划流管理”理论,以此来防范信贷审批中的道德风险。
四、防范支农贷款审批道德风险的计划流管理具体内容
(一)计划流的内容
计划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定义结果,即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是什么。针对农发行而言,实际真正的商业经营模式仅有十多年时间,制度建设存在漏洞,在贷款业务审批中存在审贷分工较为模糊、职责不明确以及权力太过集中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导致很多贷款腐败与寻租频发。对贷款审批业务办理实施情况的监管信息缺乏是关键风险所在,关于工作的结果定义会让监管者了解信贷人员的工作量,以便实时掌握工作动态,这是防范信贷审批道德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
第二,工作分解,明确达成工作目标的步骤或方法,方法得当会规避风险,方法不当则会引发风险,因此绝大多数时候风险隐藏在方法中。在计划执行前对方法进行充分的讨论,讲清楚“怎么做”会为监督检查提供便利。建立完善的贷款业务审批制度,必须坚持审贷分离机制、分级审批与集体审议的决策管理机制,明确各机构、各类操作人员的分工与合作,严格实时监督贷前、贷中及贷后的风险,充分发挥集体合力,对工作过程的监管是防范贷款审批道德风险的第二道防火墙。
(二)计划流的周期
按照时间长短划分,信贷审批业务管理可以分为不同的管理周期,不同的周期所关注的业务重点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年度计划关注的是战略,季度计划关注的是经营分析,月度计划关注的是重点工作,周计划关注的是工作方法,每日计划关注的是工作结果。其中,从信贷业务经营的角度制定年度和季度计划;计划流管理的月计划和周计划应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制定。小微信贷业务的营销和客户服务周期较短,应当重点关注周计划,而中长期项目贷款审批则要更多的关注月计划,分别查看周计划与月计划中工作结果分解是否合理,并实时关注最终完成情况。
(三)计划流的保障
计划流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不同层面的保障措施:第一,组织保障。各级分行都应配备一名计划管理岗(可兼任)负责贷款审批工作计划的收集、检查和反馈,形成计划流在各级行运行的推动力量,在计划流动的过程中发现道德风险并及时预警。第二,机制保障。各级行的计划流管理需要建立一套运行机制,推荐遵循PDCA管理原则,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按照程序管理计划流可以使每一项工作处在可监管状态中。第三,协调保障。计划流管理要确保信贷审批前、中、后台的各个部门协同作业,信息共享,有利于风险前移,尽早识别。第四,工具保障。贷款审批的计划流管理需要统一的计划管理工具,包括各种类型的报表、不同条线的监测系统、数据统计工具等。此外,要保持业务质询思维贯穿整个计划流管理,质询即质疑和询问,在问题质询反馈中纠正偏差,使信贷业务在阳光之下运行,进而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率。
加强农发行职业伦理法规体系建设也能有效避免贷款审批中的道德风险。应加强农发行自律组织等相关机构的建设,完善组织构架,特别是强化章程建设,构建良好的协商沟通机制与常规性的对话平台。积极制定具备贷款审批特征与制约能力的道德法规标准,利用公平正义的职业道德委员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评价与判断,促使信贷业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结语
贷款审批是当前农发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产生道德风险问题的主要领域。无论是借款人、贷款从业人员或者有关监管人员,均很难抑制自己的私利倾向,无法真正抵制外界的利益诱惑,进而致使不同的贷款道德风险隐患。基于信贷业务的特点,推行计划流管理一方面可以推动信贷营销工作的开展,提升产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作计划质询迅速提升信贷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贷款审批中,相关人员要根据目前容易形成的道德风险,有意识的采取对应措施加以防范,从而推动农发行贷款审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农发行兖州支行路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