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银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济宁市银行业协会官网
Investigation
调查研究

理论新探 您的位置:主页 > 调查研究 > 理论新探 >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遗产思想理论 探讨金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2019-10-11 返回列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内涵博大,既包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包括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遗产理论为基础对金融文化遗产中的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遗产、制度文化遗产等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探讨金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遗产理论、金融文化遗产、社会价值
 
  一、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金融物质文化遗产
 
  (一)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正定曾提出“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在杭州提出“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在北京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6年,他又作出了“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容写进报告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
 
  (二)对金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金融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文化发展至今留存的重要遗产。人类自金融活动产生以来,遗留了大量的金融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凝聚着人们在金融活动中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重要的金融物质遗产逐渐老化,或遭遇城市规划的破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这些对金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著名的天津“北洋金融街”
 
  天津“北洋金融街”建于20世纪初期,在天津解放北路英国汇丰银行率先成立,随后法、德、意、日、俄等国家先后成立了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花旗银行等21家外国银行,这一区域逐渐成为外国银行的集中地,而天津更是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目前,这里仍然聚集着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商业银行。并于2010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家金融博物馆。
 
  2、金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随着习近平书记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提出,为加强人们对金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充分发挥金融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导大家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金融文化,天津中国金融博物馆、天津市金融办、和平区政府联合推出“北洋金融街深度游”项目,推出大型展览“天津近代金融史——北洋时代”,邀请北京、天津等地的多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举行恳谈会,专家们围绕北洋时代的金融历史及对社会的贡献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的传播,既加强了对金融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做到了其社会价值的开发。
 
  二、精神文化遗产理论对金融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一)精神文化遗产理论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化遗产。他曾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二)对金融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不仅指上述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还包括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思想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发展历程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真实写照,是金融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1、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前身,成立于1865年,在英国的庇护下,上海汇丰银行以向中国政府提供政治贷款等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几乎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成为远东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则是当时公共租界最具殖民主义风格的公共建筑之一,被国人视为外国列强压迫中国的屈辱性场所,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汇丰银行作为英资银行首当其冲成为了运动斗争的矛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汇丰银行大楼被日军接管。1942年大楼作为“敌产建筑物”,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接管并改名为“兴亚大楼”。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后,汇丰银行大楼作为英资银行恢复营业,继续被帝国主义压迫。
 
  1949年,上海解放后,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几乎陷入停顿,后将包括大楼在内的全部在华财产转给国有企业以清偿债务。1956年初,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机关迁入汇丰银行大楼办公,成为新中国政府驻地。
 
  2、金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随着上海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稳固,历史文化逐渐成为建设与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资源。原汇丰银行大楼置身于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之内,身份被重新定义,不仅恢复了银行金融服务功能,它的建筑改造,将青铜门窗、壁炉、灯具等物件均恢复原样。原来的“殖民象征”被改造成了著名的“文化遗产”景观被世人观瞻,让后人铭记中华民族历史上背负的屈辱,让后人为取得今天的成绩而自豪,更好地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拼搏,它的金融文化遗产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三、制度文化遗产理论对金融制度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一)制度文化遗产理论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文化遗产。他指引大家深入了解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开辟归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归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华优秀制度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以民为本”、“从严治吏”、“选人用人”、“反腐倡廉”等等都可以看出他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制度文化遗产的影子。
 
  (二)对金融制度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经过7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完成了足够载入世界金融改革与发展史册的伟大成就,堪称“中国奇迹”。我国的金融制度体系也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经历了多次变革。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到改革开放初期体系初步建成,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商业化改革、股份制改革,一直延续到现在经济新常态化下的转型和发展阶段,这些变革中既蕴藏着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精髓和魂魄,也蕴含了建国70周年社会变革的缩影。无论是哪种社会状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这些历史性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尘封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金融制度的发展历程,才能了解其发展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分析未来发展的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
 
  四、探讨金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对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遗产、制度文化遗产理论的讲解,对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起到了指向性的意义。
 
  (一)发挥金融文化遗产的“金融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金融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文化遗产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印记,承载着一代代金融人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代金融业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只有继续发挥金融人不怕牺牲,敢于创新的精神,中国金融必定会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二)发挥金融文化遗产的“金融力量”
 
  中国的金融事业从百废待兴到“中国奇迹”历经70载,今日以其雄姿伫立于世界金融之林,彰显着中国的金融力量。金融力量是一种文化软实力,金融文化遗产则是金融力量的最好证明。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各个方面更好发挥作用。金融文化遗产应该充分发挥金融软实力,为公众灌输踏实肯干,锲而不舍的力量。
 
  (三)发挥金融文化遗产的“金融价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金融文化遗产经历了历史上的血雨腥风,从动乱年代走向今日的和平繁荣,承载着数代人的付出和牺牲。发挥金融文化遗产的道德价值,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社会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以金融文化遗产树金融之正气,以金融文化遗产树社会之正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农行曲阜支行 陈婷婷)
二维码
济宁市银行业协会官网 电话:0537-2907109 2907101 传真:0537-2907109 邮箱:jnsyhyxh@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金宇路6号
Copyright ©济宁市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06668号   技术支持:济宁市银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