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银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济宁市银行业协会官网
~Dynamic Information~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 您的位置:主页 > 动态信息 > 会员动态 >
泗水农商行:传挎包精神 承农商血脉
2021-04-06 返回列表
        说起“挎包精神”,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老一辈农信人挎包里都装着什么吗?
 
        存单、账本、算盘。是的没错。打开老农金的挎包,包里面除了这些东西外,还有理发的锥子、给猪打疫苗的注射器、修鞋的工具等看起来和金融服务毫无关系的物件儿。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农信人挎包里呢。原因是因为,在当时的年代里,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老农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钻研,请教师傅,不断摸索和实践,于是除了动员存款、发放贷款外,他还要理发、阉猪、修鞋以及操办婚丧嫁娶、赶集上店、请医抓药等。表面上是信贷员,实际上是一个精通农村琐事的百事揽。后来这装着百事的大挎包,便成为人们对身背挎包、走街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向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信贷员称呼,挎包精神也由此衍生而来。
 
        挎包精神作为农信社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牵动了我们太多太浓的记忆。一代代农信人“扎根乡村,服务三农”,几十年如一日,身背挎包,手拿算盘,把挎包精神打造成了农信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2019年初入农商行时,曾有幸去省联社山东农村金融展览馆进行参观。见到过一个打满补丁的“农金挎包”,他的主人就是挎包精神的事迹原型——李金玉。面对着被岁月斑驳了的挎包、存单、借据、算盘,我陷入了沉思。我很难想象一穷二白的年月里,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在经济极其拮据的农村里,他们如何吸纳存款。怎能想象,沟壑山峦是一位金融工作者的路线图,怎能想象,十六块五毛钱的工资一干就是十几年。面对眼前陈旧的一切都已经显得陌生,我们思维的触角,很难抵达这些物件的本源,去感受其中的温度,衡量他们的重量,但倒转时光的年轮,翻开发黄的照片,打开残破的账本,我们重读那段陈旧的记忆,那一件件普通的摆设,有我们前辈火红的青春,有他们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也渐悟他们简单的行囊中珍藏了他们最为珍贵的情感。
 
        那时的农信人,背起背包,托起希望,跋山涉水解决百姓温饱,将助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偏远角落,把发展的曙光照进每一个村庄。今天的农商人,为农坚守,传承惠农兴商的使命,行稳致远托起百姓致富的梦想,用更加贴近时代的方式书写着支农支小的动人故事。
 
        审批提效,线上线下协助跑出加速度;服务进村,驻村驻点铺就致富路;就尽快办,便民举措送到百姓家门口;功能延伸,银医银企政银合作让日子有奔头。你看啊,整存授信紧锣密鼓的在全县铺开,入村入户办理贷款让客户眉头舒展,四张清单营销抓实信贷服务,金融夜校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你听,田间地头传来劳作人了解春耕贷款的问询声,沿街商铺传来经营者讨论无息贷款的聊天声。草莓种植者因好收成笑意盈盈,养猪大户因渡难关开怀大笑。红马甲穿梭大街小巷,“金融助理”变身百姓“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街坊邻里。创新移动信贷打造普惠式、智能化金融平台,网格化服务让服务更便捷高效。雨雪中奔波宣传,井盖上签订合同,举着吊瓶保护群众存款...。因为深知农商姓农,他们深谙泥土的芬芳与乡情的可贵,始终保持一颗赤诚的初心,把服务三农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基因落实到经常下农村,虚心学农业,真情爱农民的行动中。历经半个世纪的传承,挎包虽已不在,但走遍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艰苦奋斗精神、把身子俯下去、把服务沉下去、把触角扎下去的群众服务精神、一步步走,一句句问、一条条记、一件件做的急百姓急,解百姓难的艰苦奋斗的挎包精神却已经成为全国80多万农信人的群体记忆和精神图腾。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温暖前行,这种力量源于责任与情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农信人用融入血脉中的尽责,不虚掷光阴的背影,写就不凡的金融史册。
 
        支行工作了30余年的樊姨于不久前退休,去年入行的小孟接管了她的位置,而20岁出头实习生小丁忙碌穿梭在厅堂里,老一辈的隐退、新一代的成长,我想,农商银行就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屹立不倒,越发鲜亮,生生不息!
 
    (泗水农商银行夏娇)
二维码
济宁市银行业协会官网 电话:0537-2907101 传真:0537-2907101 邮箱:jnsyhyxh@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金宇路6号
Copyright ©济宁市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90066680号   技术支持:字节信息技术